KNOWLEDGE

佛教禮儀

佛教認為死亡不足懼,死是輪迴,亦是解脫的開始在於個人能否放下而定。 佛教主張葬儀簡單、隆重即可,靈前不宜用葷腥祭祀亡者,應以香花、素食、蔬果供養,遺體最好採用火化、奠儀,除喪葬及生活所需外,最好供養三寶(佛寶、法寶和僧寶 ),弘法利生或公益慈善用途,將功德迴向亡者。

壹. 臨終助念:

藉由助念者的心力,感應佛的願力,使亡者往生淨土 依佛教說法,人過世後8小時,因為靈魂與肉體脫離,往生者所受的痛苦極大,故需在旁助唸8小時,藉由家屬一致的意念給與往生者能量,使其順利脫離,往生到西方的極樂,所以不宜對大體做太大之動作,在8到12個小時之內,安排助唸最為要緊。 其實,人死亡時,鼻息雖斷, 但是死亡的過程是持續的,身體的各種感官功能漸漸消失,而聽力是最後才喪失功能;依佛教的觀點,神識(靈魂)通常還執著身體,一般在死亡後8到12小時,才會逐漸離開身體。 在現今都市化的生活環境之中,普遍的作法為:送至殯儀館冷藏保存,於告別式當日再行入殮。若為無徵兆而突然往生者,雖已無生命跡象,但建議安置24小時之後,方做冷藏或入殮打桶之動作。

貳. 運送遺體:

停棺 (自宅 / 殯儀館 / 冷藏) 遺體運送分為自宅停棺或殯儀館冷藏。 殯儀館工作人員或殯葬業者依家屬的意願,送達到指定的地點,於運送途中家屬應在遺體旁助唸。

叁. 設置靈堂:

佛堂 / 自宅 / 殯儀館 以佛教的觀點來說,在家中設立一個莊嚴的小佛堂( 靈堂 ),除了放置亡者的靈位,可讓親友方便前來悼念,表達追思及祈福,也是供奉三寶佛像,在這段時間內早晚課誦唸佛迴向的佛堂。佈置上以不影響生活起居為原則,可以是一張桌子的大小(例如一般方型的摺疊桌),如有空間,也可以是更大的三寶架,供奉的以西方三聖像、往生者蓮位、遺照、花、水果、香爐、蓮花燈、水杯為主。 設置此一靈堂之重點在於早晚的課誦或唸佛,因眾生在捨報後,除非有重大的惡業直接下墮三塗;或有眾多的善業,便可立即升天。通常,都是在四十九天之內,等待因緣成熟,或隨習(慣)、隨業、或隨念、隨重、隨緣、隨願轉生,在這段期間之內,可以因為念頭之轉變或是願力之生起而 改變其投生之去處。也因此,靈堂的設置期間應為四十九日。

肆. 治喪協調:

擇日 > 租訂禮堂 > 訃聞印製 > 選定骨灰罈、棺木及會場佈置 > 選定納骨塔墓園 > 排定治喪流程
(1). 擇日:確定各流程時間。(入殮、做七、出殯、火化或安葬的時間確認)。
(2). 租訂禮廳:
(3). 訃聞印製:

  • 亡者的出生年、月、日、時辰(盡量提供農曆擇日用,如無亡者之時辰便不須填寫)。
  • 亡者家族親屬表(包含關係及歲數及生肖)。
  • 訃聞底稿
  • 確定訃聞校正。

(4). 選定骨灰罈(罐)或棺木。
(5). 禮廳佈置。
(6). 選定納骨塔或墓園。
(7). 排定治喪流程。

伍. 七七佛事:

佛堂/自宅/殯儀館 人死之日為第1天,往後算7天為頭七(頭旬),後每7天為一旬,至七旬(七七)共四十九天。今有縮短為24天者,頭七及七七皆為七天,二七至六七之間皆間隔兩天,共24天。

佛事內容:
(1).一天佛事:地藏經、金剛寶藏、三味水懺、藥師寶懺。
(2).半天佛事:八十八佛洪門寶懺、金剛經。
(3).其他佛事:梁皇寶懺、三時繫念、瑜伽燄口。

「頭七」由兒子辦理,「二七」為小七,「三七」係出嫁女兒負責,「四七」也是小七,「五七」為出嫁孫女祭祀,「六七」也是小七,「七七」又稱「滿七」或「圓七」由兒子辦理有始有終,功德圓滿。現代人由於工商業發達工作忙碌,有將七七四十九天縮短的情形,以縮為24天為例,其方式為「頭七」與「七七」各七天,中間每隔2天為「七」即為24天,在居喪期間未出殯前不過節,遇祖先之忌日也不拜。

陸. 奠禮儀式:

移靈 > 入殮 > 家祭 > 公祭 > 瞻仰遺容 > 蓋棺封釘
(1).請靈位: 誦經師帶領家屬至定點請領牌位。
(2).移靈: 由司儀及誦經師至化妝室請領遺體,經家屬確認無誤後,簽名後請領至奠禮廳。
(3).小殮 : 由入殮工人一組將遺體放入棺木內,並以庫錢或是衛生紙(依宗教)固定,同時將陪棺衣物放入棺內並蓋上被子(陪棺衣物可準備春夏秋冬4至6套清洗乾淨後置於棺木內)。
(4).家奠前誦經: 於家祭前請誦經師於家祭前先做第1段誦經。
(5).辭生、放手尾錢: 誦經師帶領家屬手捧12菜碗辭生講好話,家屬在旁齊聲喊「有喔」(台語),手尾錢依家屬人數自行決定,一般會準備吉數(6的倍數,如36或72或108個)亦可準備紙鈔,數量由家屬決定。外省習俗無「辭生、放手尾錢」的習俗。
(6).家奠禮: 家族、族親、親戚之拜奠,司儀會一一邀請上前拜奠。
(7).誦經 : 誦經師於家祭後進行第2段誦經。
(8).公奠 :

  • 家屬可於公奠開始前做逝者的生平事略的介紹。
  • 家屬致謝詞(此時一般均由司儀代讀)。
  • 各民意代表或公司行號或團體由司儀安排上前致奠。
  • 依個人名義或好友鄰居行拈香禮。

(9).瞻仰遺容: 由家屬先行入圍,親友入圍瞻仰亡者遺容,出圍時家屬答謝。 大殮蓋棺。家屬行蓋棺三叩首禮後,最後拜別亡者後出圍,由大殮人員,大殮蓋棺禮,此時家屬面向外避開沖煞。
(10).安釘禮: 安釘是中國傳統的習俗,父喪由伯叔、母喪由舅父為主釘,師父為副釘,係有血緣關係者代為封子孫釘,於返主後將子孫釘插於香爐內,意表添丁,讓家中男丁旺盛得以傳承之意。如無族親封釘時,可交由師父封釘(外省習俗不封釘)。
(11).旋棺: 出殯前,誦經師會引導所有家屬「旋棺」,就是圍著棺木逆時鐘方向繞3圈,表示對亡者的不捨,接著移靈人員就會將棺木移到定位,如果是土葬,就會有專業的抬棺人員「絞棺」。

柒. 出殯:

前導(多為陣頭) > 樂隊 > 師父 > 遺像 > 靈柩 > 靈位 > 重服親屬 > 親族 > 送殯者
出殯行列:前導(多為陣頭) > 樂隊 > 師父 > 遺像 > 靈柩 > 靈位 > 重服親屬 > 親族 > 送殯者。

出殯是將亡者送到墓地下葬或到火葬場火化,出殯前宗教師或比丘會帶領家屬進行繞棺念經的儀式意為讓亡者安心的往生淨土也讓家屬心靈上較為安定。靈柩啟靈後,大眾念佛,孝眷跟隨法師,緩步走出靈堂,哀送靈柩上靈車。殯喪隊伍行至街道路口,停棺,孝眷轉身向親友跪謝並婉辭送葬,此謂「辭客」,亦稱「謝步」。待親族中長輩上前迎起時,孝眷坐上靈車,一路念佛,護送靈柩至火葬場或墓地。

捌. 葬的方式:

火化 / 安葬 火化程序:
(1). 清涼地菩薩摩訶薩三唱。
(2). 西方接引阿彌陀佛三稱。
(3). 心經、往生咒、變食真言。
(4). 讚佛偈、念佛(念至靈柩送進火化爐後收佛號)
(5). 主法舉火化文。
(6). 家屬啟動火化開關。
(7). 回向

晉塔安骨灰程序:
1.法師唸(進金口訣):
伏以日吉時良,天地開昌,進金萬事大吉昌,進得完代代子孫中狀元,進得好子孫代代得果老,大富大貴,富貴雙全。進喔!發喔
2.主家隨法師﹕
進喔!發喔!

  • 清涼地菩薩摩訶薩三唱。
  • 西方接引阿彌陀佛三稱。
  • 心經、往生咒、變食真言。
  • 三皈依、(佛、法、師)最後要唸回向文。

土葬程序:
1、靈柩放入墓穴中。
2、撒五穀囗訣(由地理師做)。
3、祭拜后土素文。
4、點主,用硃砂筆點墓碑,要新毛筆,宜開光過(由地理師做)。

玖. 圓滿:

返主 > 豎靈 > 孝飯 > 巡山
(1).返主—落喪後,由法師將本年內之五穀種子播於墓地上,以期五穀豐收,亦為子孫繁殖之意。並取墓土一塊放入年中,連同留存少量五殼種子,由長孫攜回,稱「返主」。
(2).豎靈—「返主」回家後,設靈位於廳旁,稱「豎靈」或「安靈」。
(3).孝飯—喪家婦女自收殮起至除靈日止,每日早晚2次在靈前哭泣,以喚醒其起床進床。並在靈前晨夕供祭之,稱「孝飯」,祭至除靈之日。
(4).巡山—葬後1、2日,喪主穿孝服至墓地參拜,並勘察埋葬後之情形稱「巡山」,又稱「巡灰」。

拾. 後續關懷:

對年 / 合爐 在淨土宗的殯葬儀式中,是以助念佛號與念誦經典之儀式來超渡,藉此功德迴向給亡者,也藉此儀式來撫慰亡者家屬悲傷的心情。其禮儀是以亡者接近死亡或在死亡後8小時內的「臨終關懷」為主,後續關懷有「助念法節」、「作七法節」、「出殯前功德法事」、「入殮」、「出殯」等喪葬禮儀。又因我國民俗之因素,融入了「百日」及「對年」的殯葬禮儀。

(1).對年: 時間:祭日前1天。 佛事:誦超荐之經典即可。
(2).合爐: 時間:往生者死後3年,現有於對年後10天或對年後選1節日(如清明節)舉行。
程序:

  • 首先把亡者的名字寫入祖先牌位裡面。
  • 把亡者所用香爐中的香灰抓1把,放入祖先用的香爐中。
  • 把亡者的牌位焚化掉,香爐拿去丟掉。
  • 準備:香、花果、供菜、紅龜、發粿。
  • 誦經:(1)香讚(2)金剛經(3)往生咒、變食真言。(4)三皈依、回向。